在近期汽车产业半年成绩中,中国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产销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均超过10%,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突出,产量和销量分别大增41.4%和40.3%。同时,出口量激增75.2%,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这种活力源于对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与满足。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攀升。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4.3%,新注册登记量同比上升27.86%。这不仅体现了内需的巨大潜力,也反映了消费新趋势。在绿色消费领域,节能家电和智能家电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形成新风尚。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增势显著,如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此外,“中国游”和“中国购”热度不减,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上升30.2%,免签入境者增加53.9%,免签政策扩展进一步拉动了消费市场。
创新驱动是另一大活力来源。中国企业持续追求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明显。比亚迪实现了“1秒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充电速度,宁德时代推动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华为发布了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这些成果提升了产品性能和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技术创新不仅限于汽车行业,DeepSeek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等成果已融入日常生活。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这赋予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经济未来竞争力。
产业生态的优化与升级也贡献了活力。中国构建了完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原材料、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和充换电设施等环节。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每分钟下线两台新车,就是产业链高效协同的例证。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覆盖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集群效应提升了产业链韧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并对全球资源产生虹吸效应,形成了系统性优势。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既体现了需求侧的消费升级,也反映了供给侧的创新迭代。这缩影了中国经济的壮大过程,在战胜挑战中持续发展,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