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近日在拉萨办公室回溯西藏地质科研六十载变迁。这位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农户家走出的科学家,曾是家乡的电影放映员,1974年被推荐至成都地质学院后,便扎根地热等资源勘查领域,用亲身经历串联起地质人的接续奋斗与技术进步。
早年的西藏地质工作,地质锤敲岩辨层、放大镜细观矿物、罗盘测定走向是"标配",遇暴风雪就得停工。而今,多吉与同事们已从依赖"老三件",迈向"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感知时代——以地面物探与钻探为基,叠加航空卫星遥感,开展跨尺度协同反演,目标区圈定、地层构造刻画的效率精度显著提升。他坦言,这离不开国家与自治区对地质科技的持续投入。
多吉的科研足迹遍布高原:主持羊八井热田深部勘查,推动单井发电潜力达"万千瓦级",该电站累计发电超35亿度,20世纪90年代冬季供电量占拉萨电网60%;发现全球珍稀的小分子团锂锶偏硅酸矿泉水及最大新型铯硅华矿床;奔走促成《青藏专项》设立,助力西藏基础地质与资源勘查。
在他眼中,青藏高原是"打开的地学教科书",保存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的关键记录,孕育了四五十位两院院士的重要成果。如今,西藏本地地质人才占比超半数,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一线中坚。展望未来,他呼吁坚持科学论证与生态优先,推动地热发电与直接利用协同发展,服务高原清洁能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