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香港教师周女士驾驶着装有港珠澳大桥纪念版粤通卡的私家车驶过收费站,ETC电子屏瞬间完成识别——这是"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以来超2300万次跨境通行的生动写照。
两年前,《广东省关于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的管理办法》实施,首次为香港单牌车敞开北上大门。政策落地前夕,广东省交通集团旗下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东联合电服公司")在短短30天内完成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升级,创新推出跨境金融结算ETC产品,并于2023年6月30日发出首张由香港交通银行代扣通行费的粤通卡。
数据显示,港澳车辆ETC安装量从政策初期的5万辆跃升至2025年5月的16.2万辆,增长超过两倍。其中香港单牌车实现从零到6.3万辆的突破,约占跨境香港车辆的一半。"我们有效缩短了珠三角9市与港澳的时空距离,促进了生产要素高效流动。"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香港车主用本地银行卡即可自动扣缴内地通行费,背后是数十项技术标准的创新衔接,真正实现"一脚油门畅行湾区"。
伴随港澳居民节假日赴粤消费热度攀升,为应对激增需求,广东联合电服公司以港珠澳大桥为轴心,在珠三角9市设立16个自营网点,在港澳布局10余个授权服务点,构建起辐射粤港澳的粤通卡ETC服务网络。近期,口岸临时服务点将升级为收费站楼内的粤通卡ETC服务中心,进一步保障港澳车辆通行需求。
针对港澳用户支付习惯,公司打造了特色产品矩阵:既涵盖港澳及境内金融机构代扣功能的跨境金融类产品,也保留传统储值类基础服务。香港车主可通过香港交通银行或"快易通"办理,澳门居民则享有广发银行专属通道。更值得期待的是即将上线的企业定制方案,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对公账户直连结算。香港某客运公司财务总监预测:"百余台穿梭巴士启用对公ETC后,不仅能大幅节省缴费核算,还能有效简化司机报销流程。"
每周五傍晚,珠海口岸便汇聚起周末跨境探亲、商务的北上车流。两年来数字化赋能成效显著:政策初期ETC使用率仅22.8%,人工通道常排长龙;至2025年5月,ETC普及率已跃升至47.5%,车辆过闸时间从数分钟压缩至数秒,整体通行效率提升逾倍。香港医生梁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如今到中山父母家仅需75分钟。"2300万次跨境通行悄然重塑"一小时生活圈",便捷交通正深度促进粤港澳三地居民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