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救治小“凌小蛰”,雪山之王展现生态曙光

发布时间:2025-08-01 14:28:35 浏览量:2363

青藏高原守护者的救援篇章

雪豹是国家级珍稀物种,被誉为高原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最近,一只名为“凌小蛰”的雪豹在青海获救,引发大众广泛关注。作为西宁野生动物园的焦点,它的故事折射出保护工作的意义。

小豹幼崽的艰苦历程

今年3月,巡护人员在玉树治多县野外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年仅半岁,体重不及10公斤。它当时面临骨折、低温脱水和脊椎损伤等危重状态,几近命悬一线。园方火速施救,实施紧急处理并提供专业治疗,同时将其康复进展分享至网络平台,迅速点燃全网热情。

寓意为生的命名缘由

这只小家伙被冠以“凌小蛰”之称。救护中心遵循传统,以“凌”为姓,寓意冰雪般的坚韧与生命的跨越。第二字源于发现时段临近的惊蛰节气,象征新生。整个过程里,工作人员全力引导它走出低谷。

悉心医疗与茁壮康复

经过四个多月精细照料,凌小蛰逐渐走出伤病阴霾。医务人员专门设计营养方案,交替喂食羊肉、兔肉及鸽子肉等丰富膳食。后续阶段,核磁检查后定制了康复隔离区域,并转移到开放通风的空间增强训练。如今它身形圆润,体重已从初始的9.7公斤增至20多公斤,不再步履蹒跚,转而展现奔跑和跳耀本能。

适应新环境与公众互动

上周四,凌小蛰迁入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专属栖息地。馆内设施便于游人近距离观察,小家伙初次面对游客毫无怯意。近日监控显示,它时而抱冰纳凉,时而翻身嬉戏,吸引众多游客观赏拍照。暑期人潮不绝,线上“云养”计划也深受热捧。

无法归野的未来预判

专家评估认为,凌小蛰虽康复显效,但神经元损可能影响野外生存能力。加之早年缺乏狩猎训练,它不具备重返自然的条件。团队将持续在动物园提供专属庇护。

生态大省的护卫之道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通过国家公园体系推动物种监测与栖息地保护,牧民亦加入协作网格。现有统计显示,高原雪豹数量逾1200只,预计扩群趋势将随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折射中国生态韧性的茁壮未来。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