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8岁的巴基斯坦女孩安纳亚在接受先心病手术后,稚嫩的脸上扬起笑容,向中国医学专家团队轻声道:“亲爱的中国医生,谢谢你们!”这句童真的感谢,是上合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合作的温暖注脚。今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带领团队赴巴援助,两天内为8名先心病患儿完成免费手术,全部成功。安纳亚1岁确诊病情,因复杂与高昂费用耽搁多年,中国医疗团队不仅带来“生命之光”,更将超声介入操作、移动医疗车使用等技术倾囊相授,以行动践行“上海精神”,让中巴“铁杆友谊”在病房中延续。
若说“走出去”是无疆大爱的播撒,“请进来”则是跨越山海的真诚相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史馆,一张泛黄老照片记录着1962年中国肿瘤学奠基人金显宅赴莫斯科参会的身影。“原来我们的合作早已开始!”俄罗斯皮罗戈夫国立研究性医科大学教授马克西姆·阿巴库莫夫驻足凝视时感叹。如今,这幅医学合作画卷在海河之滨愈发鲜活:阿巴库莫夫今年7月到访该院,就磁性纳米颗粒肿瘤诊疗技术开启新合作,涵盖技术互通、人才共育等多领域;该院医生张超作为首位赴俄公派留学生,10余年间成长为研究生导师,与中俄团队共建恶性肿瘤骨转移联合研究中心,发表20余篇高水平论文。目前,天津9家医疗机构已与10个上合组织国家的机构建立合作,神经外科、肿瘤学等优势学科成为交流最活跃的领域。
从临床救治到科研攻坚,从技术传授到人才共育,上合组织医疗合作版图持续拓展。自2010年起,8次成员国卫生部长会议搭建制度框架;2022年中方启动的20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已超额完成;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成员从2018年成立时不断扩容至134家,成为区域卫生协作的重要平台。在“上海精神”引领下,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让更多民众共享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