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领导人将聚首天津,以“共同家园”为蓝图续写合作新篇。从古丝路驼铃到中欧班列呼啸,从汉简木牍到数字代码,绵延千年的文明纽带正以新的印记镌刻时代答卷。
汉简里的文明密码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2万余枚悬泉置汉简,藏着古丝路的繁华注脚。这座位于敦煌与瓜州交界的汉代顶级驿站,曾见证乌孙使者觐见、汉室公主远嫁的盛景。基层官吏“弘”近20年的笔耕,让“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画面穿越时空。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遗产点,悬泉置与中哈吉三国共同载入世界文明史。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古丝路的荣光不在兵戈,而在驼队与善意——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至今仍是上合国家团结的根基。
钢铁驼队的数字驿站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西安码头,科纳克巴耶夫轻点屏幕,二维码扫描瞬间完成通关。这座年吞吐量11.5万标准箱的“现代悬泉置”,每日迎送中欧班列,数字化系统让古丝路的“通关文牒”升级为秒级操作。跨里海走廊货运量攀升、中吉乌铁路启动、阿克套港枢纽建设……立体交通网正为上合国家注入发展新动能。“对华贸易货运量逐年增长,未来可期”,科纳克巴耶夫的话道出了新时代丝路的繁荣。
鲁班工坊的青春答卷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里,巴基斯坦青年穆杉正调试机械臂。2024年,他通过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奖学金来到中国,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笔记写满新知识。这个由天津援建的职业教育平台,已培养千余名学员。“习近平主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我要把技术带回国。”穆杉的暑期中文学习计划,正是上合青年相知相亲的生动注脚。
从悬泉置的简牍到天津的峰会舞台,千年丝路在“一带一路”与上合精神的共鸣中,正绘就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