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在辽阔的北疆草原,包头这座素有“草原钢城”之称的老工业基地,正以新能源为笔,绘就新旧动能转换的低碳画卷。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显示,这座传统工业重镇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截至7月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突破50%,“十四五”前四年累计能耗强度较基准期下降约35%,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转型的关键密码,藏在创新实践与项目落地中。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消纳模式,包头已实现新能源电力的市场化高效利用,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业企业可全额消纳本地产出的绿色电量。全国首个纯绿氢产业化项目、钢铁行业首个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等标杆项目相继投产,不仅为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树立了样本,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技术创新是转型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当地企业通过英国标准协会(BSI)绿电认证,核减碳排放量达218万吨;包钢集团余压余气发电等节能项目年新增节能量约45万吨标准煤,让传统工业流程焕发绿色生机。如今,从晶硅材料到风电装备的新能源完整产业链已在包头成型,14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如火如荼,总装机120万千瓦的美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当草原钢城遇上新能源浪潮,包头的绿色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实践证明,传统工业城市通过拥抱清洁能源、深化技术创新,同样能在低碳时代抢占发展先机,“绿”动北疆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