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二十年:产业出海、文化扎根、遗产活化的三重蝶变

发布时间:2025-07-28 10:06:57 浏览量:248

文化工程二十年回望

2025年,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迎来实施二十周年。从皇皇巨著《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乡村文化礼堂的戏曲悠扬,从西湖大运河良渚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到“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这项涵盖文明素质、文化精品、文化保护等八大领域的系统工程,已成为浙江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二十载砥砺前行,浙江究竟做对了什么?

QQ20250728-100610.png

数字赋能产业出海

当传统刻刀邂逅数字代码,水墨丹青碰撞算法奇幻,一场“文化+科技”的产业蝶变席卷之江大地。2024年“悟空一棒”惊艳全球,2025年“哪吒闹海”再掀浪潮,印证浙江文化产业创新实力。在浙江省动漫产业学会副秘书长沈玉良看来,数字技术正重塑文化版图,催生时代烙印鲜明的数字产品。

浙江省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国潮精品、影视动漫出海”,与本土文化基因深度契合。游戏、网文、网剧构成的文化出海“新三样”中,越是本土化的内容,越能征服全球观众。“孙悟空是老祖宗的超级IP,”《黑神话:悟空》创始人冯骥道破关键——用现代技术激活传统基因。

杭州国际动漫节成就全球盛会,宁波用VR重现“海上丝路”文物,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演水墨与算法共舞……这些创意IP正以多元方式跨越国界,让世界看见浙江。

惠民工程激活乡土基因

城乡居民步行15分钟内,必遇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馆——这是浙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缩影,彰显文化阵地工程“让服务触手可及”的理念。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生活,文化惠民成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落脚点。

温州2700多支乡村艺术团让村民从观众变主角;衢州龙游七旬老人在文化礼堂学拍短视频;余东村农民画走进文创店,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这些场景折射出浙江“我们一起创造”的惠民逻辑。

“既要‘送文化’更要‘育文化’!”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强调。2024年浙江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文化扎根乡土。在武义县溪里村,特派员石小倩策划“溪里有戏”活动,让村民登台演戏。“从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文化造血让乡村振兴更有软实力。”石小倩说。

技术让遗产可对话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观众轻触屏幕便能“走入”《千里江山图》的笔墨世界。面对“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的保存危机,浙江以“文化研究工程”破题:由浙江大学与省文物局编纂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数字技术汇聚海内外12405件(套)珍品,让沉睡文物成为可互动的故事。

杭州运河老厂房变身文创空间,宁波海上丝路瓷器成网红展品,丽水传统村落保护助松阳登上《国家地理》……二十年文化保护实践印证:“活用”才是传承之道。“保护不是把文化锁进保险箱,而是让它在今天依然能与人对话。”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如是说。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文化供给质的飞跃,正是浙江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诠释。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